林易臻 語言治療師
巧巧是個快滿5歲的孩子,個性十分活潑外向,放學後總是樂於和爸爸媽媽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情,不過令爸爸媽媽困擾的是,他們有時會聽不懂巧所說的話。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,爸爸媽媽發現,巧巧說泡泡時都會講成「抱抱」、拼拼圖會說成「冰冰讀」,即使爸媽示範一次給巧巧讓她重唸後,還是會講錯。其實巧巧的狀況是屬於「不送氣化」,擁有這類型錯誤的孩子除了會將ㄆ發成ㄅ外,也有可能會將ㄊ發成ㄉ(太陽變大楊)、ㄎ發成ㄍ(恐龍變拱龍)。那麽究竟應該如何練習呢?
- 先聽辨:在練習發音之前,首先要讓孩子察覺ㄅ/ㄆ的不同(稱為聽辨訓練),家長先告訴小朋友要找什麼後再分別示範正確以及錯誤的發音。(如:拍拍vs掰掰)
- 誘發目標音:先讓孩子可以將氣流從嘴巴送出開始練習(單純吹風),接著再讓孩子嘗試發出無聲的ㄆ(氣音ㄆ~)以下提供三種提示方法供家長參考:
- 口語提示:由於聲音的概念對小朋友來說較抽象,因此可先將目標音比喻成一個孩子比較容易懂的事物,我們可以跟孩子說等下要發一個「放屁」的聲音。做法:可以請小朋友將臉頰鼓氣後,和孩子說「我們現在要讓風風從嘴唇中間跑出來囉!」,再發出「噗~」的聲音。
- 視覺提示:準備小張衛生紙(越薄越好),跟孩子說等下要把衛生紙吹起來,越高越好。
- 觸覺提示:請孩子將手放在嘴巴前,跟孩子說風要把風吹到自己的手上。
- 等到孩子可穩定發出無聲ㄆ,接著就可嘗試讓孩子進行單音練習(如:趴、拍),單音穩定後,再進入詞彙(如:拍拍)、短句、長句等不同層次的類化練習。小提醒:在構音治療中,不同層次的練習是很重要的一環喔,在一開始時不可一下子就跳到比較複雜的情境中練習,應該要循序漸進,等到在每個語音單位都達一定正確率後再前往下層。
以上是有關「不送氣化」的練習分享,若您的孩子有與和巧巧一樣的發音錯誤,可以參考上述的練習方式,不過每個孩子適合的提示方法以及對於發音技巧的掌握不盡相同,若發現孩子有發音問題,建議諮詢語言治療師,多和語言治療師進行討論,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提示方法以及練習模式喔!